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创新基地

您的位置: 首页  媒体报道  报刊宣传

澎湃新闻|刘君德:从“新肺”疫情看国家治理现代化

发布日期: 2020-08-03   浏览次数 28

突如其来的武汉新冠病毒肺炎,打乱了国人新春的正常生活。作为一位退休的大学老师,我虽身在养老院,但也想为国分忧、做一点点贡献。除了呆在家里(养老院)不出门、不为社会添乱;写封表扬信,为养老院的员工们打气”“加油之外,我对这次疫情做了如下的分析和思考,希望能对决策有参考意义和价值。 

第一,抗击新冠病毒肺炎,武汉湖北依然需要加大援助。在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和部署下,特别是在组织各省和部队的全方位支援下,抗击疫情取得明显成效。但作为特重灾区的武汉湖北,目前的疫情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因为在初期武汉湖北公布的数据中,并没有完全包括大批尚未隔离的潜在感染者,及超过数以万计的疑似患者。一旦集中爆发将会使武汉和湖北措手不及。而武汉——湖北虽然得到各省的大力支持,医生和设备、场所短缺的矛盾有所缓解,但我认为,目前对武汉湖北的医生和设备及物资援助的力度仍然不够,尽快派出大批医生和充足的设备和相关物资,尽速援助仍是当前防控疫情第一要务。更多的援助可以让更多疑似感染者得到确诊,得到及时治疗,也使战斗多日的一线医生护士和相关人员得以轮换、休息,哪怕这些设备备而不用也无妨。当然,面对大量援助物资,如何使这些物资尽快送到第一线投入使用,需要运输和相关部门精心、系统组织与协调。

第二,更加关注湖北各地市的疫情防控,特别是农村。武汉作为中国国家一线城市,一个交通枢纽型综合性特大城市,春节期间数以百万计的人流量,接触过本省和外省市的人应该不少于上千万,而这些人之中有不少可能被感染-再传播-再感染。为此,中央和各省市政府纷纷一级响应,已经采取了强有力措施将会产生积极效果,外省的病毒感染与传播已经可控;但湖北省大批流动人口都来自于县(市)乡镇农村,春节赶着回家,人流量大,交叉感染的人群有可能集中爆发,而由于县乡、特别是乡镇村的公共卫生防护设备和治疗条件不足,一旦集中爆发将难以招架,现已严峻的疫情将可能加剧。因此我的第二个建议是,医务和公安等部门联手,以县域为单位迅速成立流动测试、排查,早发现,让疑似患者及早集中在县城隔离、观察,治疗。

第三,针对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和湖北的外出打工者制定相关政策,推迟上班时间。新冠病毒肺炎的疫情蔓延严重影响了原本春节之后大批企业的正常开工生产,国难之下,对国家和地方以及企业经济损失将是一个不小的数字,但大难当前,关注人的生命是第一位的,我以为,除了特殊情况,如直接从事防控救治的必需品(口罩等防护医用产品)之外,在当前疫情下,武汉湖北在外打工的数以百万计的人员仍不适宜匆忙外出上班。为此,一方面需要劝说、安抚春节后上班的打工者安心居家隔离观察;同时,中央和地方政府要尽快为企业和职工制定相关政策,解除武汉湖北职工安心在家期间的后顾之忧;还要采取免税等措施使企业的损失降至最低。对于非武汉湖北省市区来说,因地制宜、有组织,有防护,积极分批恢复生产,也是必须的。

第四,坚持疫情的公开透明,着力宣传奋斗在一线医护人员和相关人员。对于政府来说,公开、透明疫情,及时通报实情极为重要,这是国内外组织防控的需要,也是广大民众的需求。特殊时期,作为宣传媒体,要着力宣传在第一线的医护和各行各业、各部门的相关人员。他们冒着被病毒感染的风险,抗击病毒,挽救人的生命,是真正的英雄!我们要向奋斗在第一线,牺牲年青生命的医生致敬!疫情时期,国人时时刻刻都在关注抗击疫情的最新消息。中央和地方电视台、所有新闻媒体要多播放疫情的最新消息,和在第一线与感染者面对面治疗的医务人员的英雄事迹。在抗击新冠肺炎的第一线,时间就是生命,挽救每一位感染病毒病人的生命是第一要务,我以为,担当第一线的指挥者要尽量少开会、少发文件,要深入第一线及时了解疫情,现场解决问题。是否是好官,处于疫情高发区的武汉湖北的医务人员和所有工作人员,以及广大的老百姓最有发言权。

第五,充分发挥社区的作用,守卫好第一道防线。社区是连接政府与社会的桥梁,社区的主要任务,既要自觉维护和贯彻落实中央的政策,更要为民说话,为民办实事。在病毒传播的高发期,社区是最重要的第一道防线。当前要加强对社区疫情防控的指导,加强社区医院与社区的对接,统一部署,充分发挥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功能和它的特殊作用,打一场人民战争,有效防控疫情。同时,社区还是对广大居民群众进行潜移默化的道德、素质教育重要平台,无论是疫情时或是疫情过后,都应该积极倡导和推进。要组织和动员社区居民积极参与社会的公共事项,开展社区互助互帮,维护社区的安全团结,努力建设文明社区;在参与活动之中,培养社区人的公共品德,树立良好的社区风尚。居民的参与和满意度是社区考核的唯一指标。从长远看,要把社区纳入国家治理体系,使之成为夯实政府与社会良性互动的重要基石。

第六,认真反思,适时调整中国城市规划的空间战略。要从新冠肺炎事件中审视中国的城市规划建设,一个城市的首要任务是让百姓安全居住和生活。非典新冠病毒肺炎的爆发,警示我们应该把城市安全作为城市规划建设的首位原则。然而多年来,我们的舆论几乎一边倒地强调做大做强大城市,特别是特大城市,各种资源过多地向大城市集中、倾斜,而与中小城市和县之间的资源分配失衡。受一些新闻媒体片面宣扬省会独大的误导,省会之间、城市之间不讲环境、不顾条件,相互攀比规模之风盛行。新冠事件应该让我们清醒了,城市非要做大吗?我们是否应该做点反思?城市、城市群、都市圈,城镇体系的发育、发展需要遵循自然生长规律,不顾省情,盲目攀比,人为做大省会不可取。

第七,从国情出发,加大中小城市和县的发展力度。中国国土空间广大,人口众多,分布不均是基本国情。我以为,要高度重视发展中小城市,包括县。从人口的流动看,目前中国每年流入大中城市的打工者多达数亿,引发每年节假日大量的人口流动,不仅对交通运输带来巨大压力,更不利于中小城市、尤其是县域经济的发展;从全局看,应对特发事件的经济代价太大,健康风险更大!人口过多地流向大城市的弊端日益显现。为此,我主张数以亿计的流动人口应该更多地流向中小城市,乃至县城。与之相关的是要解决长期以来存在的产业布局过多的向大城市集聚的趋向,要在政策上引导产业布局,尤其是制造业应指向中小城市及县城集群布局。我国的一个县(市)的户籍人口少则几十万,多则百余万,相当于世界许多国家的规模!随着大镇升格为市制度的推行,这一趋势更加明显。以中小城市和县为基点,标准化布局公共健康应急设施和相应配套的医务人员,是确保全民健康的空间战略性举措。

第八,彻底改革医疗体制,着力提升人民医生的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新冠肺炎事件也暴露了我国医疗卫生体制存在的严重问题。多年之前我在一次与弟子们聚会时,曾经议论过中国医疗体制改革问题。我说,医生是个关乎人类生命和健康长寿的神圣职业,应该得到国家的重视和社会的尊重,应该享有高收入的待遇;同时也应该是道德、有爱心的楷模(当然教师也应当是)。为什么现在优秀的高中毕业生报考医学院,特别是报考著名医学院不那么多了?是否因为当今社会医生这个职业不太吃香有关?我以为中国的医生工资太低,与国外医生相比差距太大。中国的医疗体制改了多年,但并不成功,人民并不满意!医生、医院也感到无奈(医院要创收自保发展),我们应该深思。

第九,改进工作作风,倡导廉政节约之风办大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是高速发展了,国家强大了,这是无可否认的事实!但我感觉,国人是否有点过于自信和大手大脚了?我以为,我们还很不富裕,乡村(特别是边远山区)贫困的老百姓还不少,20196月我曾经去过贵州都匀,目睹山区乡村的贫困现状,地方政府正在着力脱贫攻坚,任务相当艰巨;同样,在城市(特别是一些资源型收缩性城市)也存在着贫困。我国的经济总量不小,但人均水平与中等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很大。特别是关乎百姓生存健康的公共安全、服务、医疗的应对能力还远远不足,在工作中,还存在不少形式主义,面子工程,铺张浪费、相互讲排场等现象。工作作风华而不实。反对铺张浪费,克服讲排场、相互攀比的不良风气,把节约的大量资金用于改善民生,也应该是疫情过后需要总结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第十,关注、关心未感染的数百万武汉人的生活,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在我写完以上9点之后,我从武汉亲戚那里又得到新的信息和启示。武汉人在遭受灾难、抗击病毒过程中,除了被感染病毒的数千人,疑似上万人在中央政府强有力的领导、各省全力支援下,分类得到有效治疗、检测,形势越来越好之外,数百万呆在家里正常健康人的生活状态并不是很好,生活物资,尤其是蔬菜、水果之类供应不足。由于各方援助的生活物资主要(或首先)流向医务人员和就医、住院者。对于居家隔离的数百万百姓,难以买到蔬菜、水果这些正常生活的食品,这是一个大问题。特别是一些孤独老人平时有保姆照料,在疫情严重的情况下,保姆回家隔离了,乃至于居委社区工作也不太正常的情况下,这些弱势群体谁来关心,解决他们的生活困难,也应该尽速提上议事日程。

总之,新冠病毒肺炎带来的问题还很多,需要一项项落实和解决。向前看,我对战胜疫情充满信心。祁望国人齐心协力,早日取得抗战的胜利。



作者刘君德系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中国行政区划研究中心创始主任,本文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7ZDA068)资助课题。

编辑:周欢欢